隨著電梯安全監管需求的提升,無線監控因易受電磁干擾、信號穩定性不足等局限,在部分場景中逐漸被有線監控方案替代。弱電產業網曾刊載技術解析指出,電梯內通過電纜傳輸監控信號的方式,憑借抗干擾能力強、傳輸穩定性高等優勢,已成為行業主流選擇。而在有線監控的安裝環節,電纜的固定綁扎工藝直接關系到系統的長期可靠性——科學合理的綁扎方式能有效避免電纜因頻繁彎曲、擺動導致的機械疲勞,顯著延長使用壽命。
電纜綁扎的首要環節在于環扣緊密度的精準控制。需將扎帶接頭調整至電纜內側,確保外部受力均勻分布,避免接頭凸起加劇局部磨損。同時,束間距離的設定需綜合電梯井道環境、電纜材質及動態運行特性綜合判定,實踐表明50-80cm為最優區間:距離過密會導致不同材質電纜間產生過度拉力,加速絕緣層老化;距離過稀則會在電梯運行時因電纜擺動幅度過大引發錯位、摩擦風險。
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綁扎密度的空間分布策略:監測電纜的兩端三分之一段應采用稀疏綁扎,而中間三分之一段需加密固定。這一設計適配電梯運行時的力學特性——當電梯停靠樓層或啟停時,電纜兩端位移較大但擺動幅度有限;而當電梯運行至中間樓層時,電纜中段因隨行運動產生的擺動最為劇烈,密集綁扎可有效抑制位移,降低機械損傷概率。對于運行頻率較低或長期停靠的電梯,還需重點檢查下約束空間的綁扎牢固度,避免因重力積聚導致松動。
安裝前需做好安全防護:通過三角鑰匙開啟電梯所在樓層門(若轎廂位于2樓,需至3樓開門才能進入轎廂頂部),進入后務必關閉轎廂門——電梯的多重保護裝置需在門鎖閉合狀態下才能觸發手動操作模式。隨后找到手動操作平臺,開啟維護照明裝置,同時按下“上行”與“下行”指令鍵,緩慢控制轎廂至合適作業位置。
綁扎操作需采用“雙固定法”:先用扎帶將監控線臨時固定于隨行電纜一側,再通過第二根扎帶將其與隨行電纜緊密綁扎,形成側向固定結構。此法可徹底避免單點固定導致的“滑動磨損”問題(非專業人員常因僅單綁扎帶,導致監控線隨隨行電纜位移而拉斷)。完成雙綁后,需使用斜嘴鉗齊根剪除多余扎帶,確保表面無毛刺。由配合人員從轎廂底部檢查線路走向,確認所有監控線沿隨行電纜與轎廂框架穩固綁扎后,恢復電梯正常運行模式。